夏邑:经纬织同心 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作者: 发布日期:2025-11-26 浏览次数:

近年来,作为“中国棉纺织名城”,商丘市夏邑县锚定“党建引领、纺织为桥”核心主线,以搭平台强支撑、促创新增动能、塑品牌拓影响、共分享惠民生为实践路径,推动各族群众在并肩奋斗中厚植“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探索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党建领航,筑牢团结“主心骨”。夏邑县坚持把党组织建设贯穿纺织产业发展全过程,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精准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与民族团结的强大动能,“红色车间”在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党员骨干牵头组建技术攻关专班,带领各民族员工靶向破解生产瓶颈、提升运营效能;园区党组织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党日活动,以红色教育铸魂、文化联谊暖心、政策宣讲赋能,持续增强各族员工的归属感与向心力。经过多年发展,夏邑纺织服装已形成纺纱规模320万锭、织布能力17万吨的产业格局,为2万余名各族群众搭建起就业创业的广阔舞台,让民族团结拥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与发展根基。

产业筑基,搭建团结“大舞台”。依托纺织产业深厚积淀,夏邑县以产业为纽带,构建起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大舞台”。车间内各族员工默契协作、携手编织美好生活,不同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共生、互促共进,孕育出“团结奋进、实干兴业”的浓厚氛围。企业以技能培训、岗位竞赛提升业务能力,党组织推行“党员技术能手结对帮扶”机制,让技艺在传帮带中传承、情谊在共奋斗中升温;同时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吸纳各族员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尊重多元意见建议,让每个人都能在产业发展中找准价值坐标、实现人生出彩。共同的奋斗目标凝聚强大合力,各族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增收致富路上筑牢民族情谊。

创新赋能,激活团结“新引擎”。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夏邑县以党建为引领激活创新动能,推动智能化改造与技术研发深度融合。党组织牵头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鼓励党员与各族员工投身产品研发、工艺改良;在智能化生产线建设中,党员技术骨干带头引进先进设备、攻克技术瓶颈,各族员工并肩作战、协同攻坚,实现生产效能与产品品质双飞跃。创新大赛、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让各族员工的创新潜能充分释放,一项项节能工艺改良建议经团队联合验证推广后,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近百万元。在携手攻关中,各民族员工拉近心理距离、凝聚发展合力,既实现个人价值提升,更为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让民族团结在创新实践中更具活力。

品牌引领,打造团结“金名片”。立足纺织产业优势,夏邑县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品牌”与“团结品牌”同频共振。凭借过硬品质,夏邑相继斩获“中国新兴纺织基地县”“国家火炬高端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等殊荣,成为区域经济的亮眼名片。品牌建设中,企业深挖民族文化富矿,将多元民族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打造兼具实用性与文化性的特色纺织产品;园区党组织组织各族干部职工参与,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线下展会推介等多元渠道,全方位展示夏邑民族团结与产业提质的双重魅力。如今,夏邑纺织已成为市场认可的产业品牌与承载民族团结的文化符号,吸引各地投资者考察兴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共享成果,共筑团结“幸福梦”。产业兴则民生兴,民族团结则福祉长。夏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纺织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产业的蓬勃发展为2万余名各族群众提供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各族群众在增收致富中共享发展红利。企业持续优化工作环境、完善福利保障,设立文化活动区、困难帮扶基金,开展节日慰问等暖心举措,让各族员工真切感受“家”的温暖;党组织引导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让发展红利覆盖更多群体。在夏邑,各族群众在共享成果中加深情感联结,让民族团结的根基愈发坚实稳固。

以纺为媒聚同心,以业兴邦促团结。夏邑县走出的“产业兴则民族亲、民族和则产业旺”特色之路,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写下生动注脚。面向未来,夏邑县将持续深化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的深度融合,以实干为笔、以同心为墨,在推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夏邑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