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丘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挖掘商丘古城蕴藏的丰厚文化底蕴,把商丘古城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课堂”,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依托古城文化研学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在研学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品味文化底蕴,凝聚民族力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阏伯,作为商族的始祖,他观星授时,为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保存火种,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在阏伯台,学生们认真聆听阏伯的故事,被他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深深打动。阏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登上阏伯台,用天文望远镜体验观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在天文观测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智慧光芒;体验远古时期钻木取火,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艰辛与不易,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守护文化星火,弘扬民族精神。“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丘火神台,是祭祀火神阏伯的地方。在火神台,学生们了解远古时期的祭祀文化,深刻体会中华民族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力。从钻木取火的生存智慧,到青铜冶铸的技术革命;从“火祭”仪式中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到“薪火相传”理念里对文化延续的执着。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火的发明,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火种的传承,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像传承火种一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火种在青少年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体验文化课程,激发民族自信。“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核心课程。在六艺之“礼”——国学堂开笔礼活动中,学生们身着传统服饰,通过正衣冠、拜师礼等环节,学习尊师重道、明礼诚信的传统美德,感悟中华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在古贤六艺之“御”的体验中,通过驾驭牛车,感受古人出行方式,了解王亥经商以物易物的起源,体会商业文明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六艺之“书”——商字、古钱币拓印环节,将古老的文字和钱币图案拓印下来,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货币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六艺之“数”——珠算小课堂上,学习古老的珠算技巧,领略中国传统数学的魅力,感受古人在计算领域的卓越智慧。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铭记历史故事,弘扬忠义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张巡祠前,学生们庄严肃立,向这位在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壮烈殉国的英雄敬献花篮,表达崇高的敬意。通过聆听张巡的英勇事迹,学生们了解到,在唐王朝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张巡率领将士们坚守孤城数月,以寡敌众,为捍卫王朝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宁,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壮举,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高尚气节。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但正是像张巡这样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捍卫了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时代,我们更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这种英勇忠义的精神,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据悉,近年来,商丘市依托古城景区资源优势,开发了一系列青少年传统文化实践、研学旅行等活动,推出了传承古人智慧体验游、至圣先贤文化研学之旅、传统文化劳动实践等主题研学活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路线、华夏文明探源路线等5条路线,让青少年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接待周边地市及商丘本地中小学研学团队近百个,共计8万余人次,让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睢阳区委统战部